沿着两侧颇具清末民居风格的西后街由北而南,来到高邮王氏纪念馆跟前,府第式的门厅外挂着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手书的“高邮王氏纪念馆”的馆牌。凸起的白大理石门当与高高的门槛将你引入纪念馆,门厅上方悬挂着“古训是式”的金字黑底的匾额,造型古朴的照壁上刻有“戬谷”(善、吉祥意)的砖雕。转身向北,透过灰砖镂空的圆门,跳入眼帘的是一方小院。在几竿依墙直立的翠竹掩映中的王念孙、王引之,古铜色塑像分外引入注目。端坐石凳之上的王念孙长衫过膝,双目平视,神清气定,左手扶一竿木手杖,右手握着一册翻开的书;站立右侧身后的王引之,两手垂放,双目微闭,似有所思。塑像西南的墙脚,是一口王家曾经使用过的古井,白而光滑的石井栏上似乎还能看出当年提绳打水留下的依稀痕迹,俯视井口,井水依然清冽。塑像稍东有一侧门,门内又是一方不大的庭院,庭院内有冬青、桂树,还有一株枝繁叶茂的石榴树,开满了朵朵殷红的小花,恍若星空璀璨。与庭院平行并列的是坐北朝南的三间北厢房,房内陈列着《王氏故居》、《高邮王氏学》的展览及许多经学后人的书画作品。相传这里曾是王氏父子潜心读书的地方。回身到灰砖镂空的圆门北侧向西,是一溜带有斗拱廊沿的五间正厅。据介绍,正厅拟再现王家藏书堂的原貌,眼下只是摆放着一些旧式桌椅,供游人休憩、景仰。正厅上方悬挂着书法家沙孟海先生题写的“一代宗师”的匾额,下方正北后墙上挂着已故当代著名画家程十发先生精心绘制的王氏父子画像。画像中的王氏父子一位年届古稀,一位年过半百,虽然均已成为学富五斗的经学大师,但都精神矍铄,身材瘦削,清式的衣袍显得阔阔大大。正厅中间门外两侧的立柱上挂有李一氓题写的“父子一门乾嘉绝学,宋明以外训诂大成”的楹联。正厅前的庭院内有东厢房三间,西厢房三间。东厢房门前立柱上挂有已故北大著名教授周祖谟题写的楹联“世代研经明古训,山川锺秀育贤人”,西厢房门前立柱上挂有高邮籍著名作家汪曾祺题写的楹联“一代宗师千秋绝学,二王余韵百里书声”,寄托了他对家乡崇文重教、后继有人的殷切希望。两侧的厢房内均为展览室,陈列着王氏父子各种版本的著作及近现代学者专家对王氏父子训诂学研究评析的文章专著,叶圣陶、王力、廖井丹、顾廷龙等已故专家学者、书画家均有手迹陈列其中。东西厢房南侧是三间不大的前厅,陈列有王氏父子的生平传略、轶闻故事,“王念孙参倒和坤”的前前后后,“王府独旗杆”故事的来龙去脉,伴随着悠长、远去的岁月分外令人关注、令人遐想。出前厅又是一方狭长的院落,错落有致的花草古木,簇拥灰砖铺成的甬道,一直延伸到照壁南侧的镂空圆门。
高邮王氏父子简介
王念孙(1744—1832),字怀祖,学界习称其号石月瞿先生。乾隆乙酉年钦赐举人,乙未年中进士。曾任工部主事、山东运河道、直隶永定河道等职。其父王安国官至礼部、吏部尚书,著有《王文肃公遗文》一卷,《补遗》一卷。据史料记载,王念孙自幼聪颖好学,五六岁时即能诵读《尚书》,知解其义,有神童之称。后拜训诂学家戴震为师。他精通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校勘学,著述既丰而严谨,有《广雅疏证》二十卷和《读书杂志》八十三卷,为世人所重,誉为“经学大师”。
王引之(1766—1834),字伯申,号曼卿,王念孙长子。乾隆乙卯年顺天乡试科举人,嘉庆己未年科一甲三名(即探花)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工部尚书。王引之幼承家学,精研音韵、文字、训诂诸学,深得其父精粹,并拓展其父学术领域、推而广之,著有《经义述闻》三十二卷、《经传释词》十卷。在训诂学界,与其父并称“二王”。《经学历史》作者皮锡瑞曾有“经学训诂,以高邮王氏念孙、引之父子为最精”一说;同时代的阮元也称王氏父子是“一家之学,海内无匹”。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云好人》网站看到的,谢谢!请记住永久网址:http://www.yunhaor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