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瑛,女,1955年12月6日出生,高邮市临泽镇朱堆村村民。
她40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精心照顾重度残疾的小叔子。小叔子成万喜,自幼身患先天性小脑萎缩,肢体又重度残疾,既不会说话,也不能行走,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公婆相继离世后,她既扮演着母亲又充当着嫂子的角色,她为他编织毛衣毛裤,三顿饭靠她一口一口地喂;抱他上床下床,穿衣脱衣、洗脸、洗脚,端屎倒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天天如此;有时大小便拉到裤子、被褥上,为他更换洗涮衣裤。产生便秘时,使用开塞露帮小叔子通便。遇到天热流汗时,帮小叔子洗澡擦身。40年如一日,将这位只能吃饭的残疾人,带上了45岁的人生旅程,让小叔子享受了生命的存在和生活的意义,这其中凝聚了“老嫂比母”无法估量的心血和汗水。
黎明即起,洒扫庭院,洗衣做饭,里里外外一把手;然后来到小叔子成万喜卧室,开始伺候吃喝拉撒,叔嫂情深显大爱。这是一位嫂子40年来最平常的一天,也是嫂子40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小叔子的平凡之举。古人云:“老嫂比母”。这一俗语,是说嫂子作为老大就有承担,应关爱自己的亲人,要凸现出一个长者特有的慈善仁爱之心,抑或是嫂子关心、照顾和爱护平辈,亲如子女,视为己出,平辈发自内心感恩的尊称。“老嫂比母”,此话说起来容易,可真正做到却不那么简单。谁说茫茫人海,老嫂难寻!这位嫂子就来自苏北里下河地区一个偏僻的小村——高邮市临泽镇朱堆村,她的名字叫陈瑛,今年已63岁。40年如一日,她坚守如初,无怨无悔,精心侍奉重度残疾的小叔子,从她的身上,小叔子感受到了叔嫂情谊,也感受到了至真母爱。她坚贞的情操、宽广的胸怀、超凡的爱心感动了小叔子,感动了左邻右舍,也感动了社会各界。她曾荣获了2008年度“高邮市十佳好嫂嫂”的称号;被评为2012年度“高邮市五好家庭文明示范户”;2015年6月被评为第二届临泽好人; 2015年3月被评为临泽镇最美家庭;2016年11月被评为高邮市第六届道德模范提名奖(高邮好人)。
1979年,24岁的陈瑛,嫁入成家,与丈夫成万纪结婚。那时,她年轻漂亮,特别是那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说起话来长长的睫毛一眨一眨的,楚楚动人。她人美,心灵更美。
她是一位朴实平淡的人,她温柔娴淑。结婚后,她生了一男一女。那时,她家还有公公婆婆,三个小姑子,一个小叔子。可谓是上有老,下有小,全家十口人。嫁到成家之后,正值家庭最艰难困苦的岁月,但她没有退缩,没有报怨,而是以柔弱的双肩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她对上孝敬公婆,一直关心照顾公婆,为她们养老送终,对下
爱
护弟妹,打理3名小姑子成人直到出嫁。
更有甚者,她进成家门,小叔子成万喜,排行最小,那年才5岁,自幼身患先天性小脑萎缩,肢体又重度残疾,既不会说话,也不能行走,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无奈的公婆整天为此事愁眉苦脸,也曾经动过将小叔子送人的念头。也许是出于仁爱之怀,也许是出于怜悯之心,她极力劝阻:万喜从小先天残疾,但他毕竟是一条鲜活的生命。老天爷已经对他不公了,我们作为他的亲人,不但不能抛弃他,还要加倍照顾他。从此,她便对小叔子
爱
护有加,有时将自己的孩子放在一边,先来照顾小叔子,比爱护自己的子女还更加有耐心、恒心,有爱心、善心。公婆相继离世,她更是毫不逊色,既扮演着嫂子的角色,又给予了母爱情怀。她除了照顾小叔子衣食起居,还以爱心和真情鼓起小叔子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小叔子腿有残疾不能走动,冬天手脚怕冷,条件好了点时,她千针万线专门为他编织一件毛衣毛裤。夜里,小叔子房间的灯熄灭了,她倚靠在墙角困得两眼经常睁不开,手里还在为小叔子纺织毛衣毛裤……当小叔子穿上崭新的毛衣毛裤时,他的眼里发出愣愣的目光,情不自禁潸然泪下。有时,面对慈祥的大嫂,面对母亲一般的亲人,小叔子只能用常人看似恐怖的笑脸回应嫂子。
陈瑛,一个女性,面对大几十斤重的小叔子:要抱他上床下床,穿衣脱衣、洗脸、洗脚、洗屁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如此;三顿饭靠她一调羹一调羹地喂他吃喝,每天如此;帮助叫唤他大小便,就连寒冬腊月的深夜,也时常起来帮助他小叔子拉尿拉屎,每天如此。稍有疏忽大意,小叔子就会将大小便拉到裤子、被褥上,她不得不忍受刺鼻难闻的臭味,为他更换洗涮衣裤。由于残疾人活动太少,肠子蠕动功能差,经常会产生便秘。细心的好嫂子,除了在平时多喂些香蕉、苹果及蔬菜外,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还得使用开塞露帮小叔子通便。无蚊支帐、铺床盖被这些日常生活起居的琐事都不算什么。更有常人难以做到的,每每遇到天热流汗时,好心的嫂子为了小叔子的个人卫生,还要帮小叔子洗澡擦身。她最担心、最害怕的是小叔子跌跟头,一但跌下来,小叔子像条软丝瓜子,不能配合,她抱不动也得抱,有时抱得摇摇晃晃,难以平衡站稳,险些栽倒在地。仅去年和今年,她忙于其他事情,小叔子就发生了两次大的跌伤,当时血迹斑斑,她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及时将小叔子送往临泽中心卫生院进行抢救治疗,下巴缝合了六针。倘若遇到农忙下田干活或走亲戚时,由于她心中牵挂和惦念小叔子,一般都不敢在外过宿。一旦出门,她就邀请几户好心的邻居短时间照看一下。她的爱心善举深深地感动了邻居,崇德向善的邻居们,也乐意帮助她,共同关爱残疾人,送上一份温暖,为残疾人献上一份爱心,时而揣来一些自家的饭菜来喂上一顿饭,若跌倒时就扶他坐起来,可谓“叔嫂情深惊天地,传递爱心显真情”。
陈瑛的丈夫经常四处奔波书忙碌,外出挣钱养家,回来看见日渐憔悴的妻子,听说弟弟跌倒惹来的麻烦,心中难免酸楚,深感愧疚,觉得弟弟拖累了妻子,自己对不起妻子。她有时还反过来宽慰劝戒自己的丈夫,不要对弟弟有怨言,不要责难无法配合的残疾人……。
40年,14600多个日日夜夜,是“老嫂比母”的仁德,是“老嫂比母”的胸怀,是“老嫂比母”的坚持,将这位只能吃饭的残疾人,带上了42岁的人生旅程,让小叔子享受了生命的存在和生活的意义,这其中凝聚了“老嫂比母”无法估量的心血和汗水。
40年,14600多个日日夜夜,她付出的辛苦之劳、爱心之极、担当之苦谈何容易,只有她经历过的人知晓明白。她凭着一颗道德良心,义无反顾地撑起了这个家,不离不弃地当好了这个家,无怨无悔地管好了这个家。他的悉心关爱让小叔子的生命得以延续,大凡有良知的人们,无不竖起大拇指夸赞,称她是一名难得感知的好嫂子、难以寻觅的好妇道、难能可贵的好村妇。党和人民没有忘记她,给了她很高的荣誉,她全当一种精神动力,一如既往地践行着“老嫂比母”的义务和责任,继续散发着“老嫂比母”的大爱之光。
陈瑛以爱心、用真情诠释了人间大爱的深刻内涵,展示了新时期平凡女性的风采,演绎了感人的叔嫂情深的故事。如今,陈瑛“老嫂比母”的事迹,在当地已成了家喻户晓口传相教的佳话。这种爱的正能量正在不断地传递给他人,大爱精神在不断地影响着他人,仁德心曲在天地不断回响,爱心之路在眼前不断延伸。
还是如今,岁月的沧桑已经刻写在陈瑛的脸上,条条皱纹深邃可触,根根白发清晰可见,昔日漂亮的姑娘已变成了慈祥的外婆和祖母。
虽然她已进入尽享天伦之乐的年华,但她最忧虑的是有一天她老了、走了,小叔子怎么办?小叔子成了她晚年的心结。好人陈瑛,我们为你点赞。
来源:江苏文明网 责任编辑:秦春凤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云好人》网站看到的,谢谢!请记住永久网址:http://www.yunhaoren.com